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-白嫩少妇激情无码-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-黑人粗硬进入过程视频

岳麓書院
2020-11-02 15:30:20          編輯:周媛 | 作者:楚石          瀏覽量:5516

岳麓書院是一座書院文化的豐碑。

記得1983年初到長沙,首先要去的就是岳麓書院。后來去過很多次,那濃厚的書香氣息,總在我的心里縈繞。

進入岳麓書院,大門兩旁懸掛的對聯十分耀眼:惟楚有材;于斯為盛。相傳在清嘉慶年間,書院大修時,門人請時任的山長袁名曜撰寫對聯,山長以“惟楚有材”囑諸生應對,眾人苦思不得,幸有一個貢生張中階到來,隨即對上:“于斯為盛”。這幅門聯反映出人才輩出的岳麓書院,用典也非常貼切。自此,這幅對聯便廣泛地流傳著。

大門的正上方懸掛著宋真宗“岳麓書院”御匾,這是首任山長周式辦學成果卓著所致。真宗皇帝在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召見了他,并賜國子監主持。這位周山長堅拒不從,真宗為之感動,寫了這塊御匾給他。自此,岳麓書院名聞于天下。

穿過大門,進入天井,便到二門,門額懸有一隸書匾“名山壇席”。門的兩旁有一幅對聯:納于大麓;藏之名山。穿過二門,便是講堂。這就是書院的核心部分。講堂的正中有一米高的講壇,上面擺著兩把紅木雕花椅,這是山長和副講的席位。講臺的后面是塊木質屏風,嵌刻著山長張栻撰寫的《岳麓書院記》,由女書法家周昭怡書寫。講堂左右兩壁有“忠、孝、廉、節”“整、齊、嚴、肅”大字碑。前者是朱熹在宋乾道三年(1167)來岳麓書院講學所書。后者是山長歐陽正煥在清乾隆22年(1757)所書,字跡莊重遒勁。大廳的中央懸掛兩塊鎏金御匾。一為“學達性天”,這是康熙二十六年(1687)康熙皇帝共賜有七塊這樣的匾。吾濂溪公家祠也得了一塊;二為“道南正脈”,是乾隆八年(1743)為表彰岳麓書院傳播理學的功績所御賜。

書院每逢朔望都有講學,并有一套非常嚴格的禮儀。書院傳梆會集諸生,山長和副講帶領諸生到文廟拜謁至圣先師。山長、副講立于殿內,諸生都列于庭外,共設四拜,拜畢,同時到講堂,這時諸生引贊唱:“請山長、副講登講席”。山長、副講便登上講壇,正襟而坐。諸生分列座在堂下,再引贊唱:“三肅揖”,揖畢之后,諸生依次立侍,向山長、副講奉茶。茶畢,又引贊唱:“鳴講鼓”,隨擊鼓三通。這時山長、副講各講經書一章,開講時,堂長于講席后設有桌椅和紙、筆、墨、硯,請山長及副講留下墨寶,講畢,進茶,諸生仍照前依次謝教,同引贊唱“三肅揖”。禮畢,先生往館舍休息,諸生方能退。這種師道尊嚴看起來非常繁瑣,實則是對儒學的一種尊重。

講堂兩側有:半學齋,這是山長室;還有教學齋、湘水校經堂、百泉軒等,都是教學之所。

書院不僅僅是講學,還有藏書、祭祀的功能。藏書樓幾經興廢,1938年藏書樓被日本飛機炸毀,今存的是1986年重修的。書院的祭祀,今天已廢除,然而供祀的先圣、先賢、先儒、鄉賢、名宦等專祠仍然保留供后人參觀敬仰。

除文廟設在書院外的左邊。書院內設有許多專祠,諸如:濂溪祠專祀周敦頤;四箴亭專祀程顥、程頤;崇道祠專祀朱熹、張栻;六君子堂,專祀有功于書院者六人,此外還有船山祠、屈子祠、文昌閣諸處。

岳麓書院的學術思想是自由的,湖南人就有一顆包容的心胸。乾道三年(1167年),山長張栻邀請朱熹到書院會講,也就是學界著名的“朱張會講”。當時來聽講的人很多,以致“一時輿馬之眾,飲池水立涸”。

正德二年(1507年)王守仁來此講學,強調“知行合一”,恰恰是這樣的學風培養了大批的“岳麓巨子”。諸如彭龜年、吳獵、王夫之、陶澍、賀長齡、魏源、曾國藩、左宗棠、郭嵩燾、胡林翼、曾國荃、李元度、熊希齡等,在中國近代史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還有一件鎮院之寶,就是我國現存碑刻中影響較大的《麓山寺碑》。這塊碑由唐代著名的文學家、書法家李邕親自撰文、書丹并鐫刻,因而有“三絕碑”之稱。

作為書院,岳麓書院已完成了歷史的使命。今天我們去領賞它的不僅是這座千年的庭院,更多的是在這一聯一匾、一詩一文、一草一木、一磚一瓦中去解讀它。

責編:周媛

  下載APP